我對宗教心理學的認識

宗教系大一 方子平


  心理學是一門相當重視思考的學科,學者們不斷的以各種角度和
方向來觀察人類的思想、情緒、行為,隨著時代的推進,心理學也逐
漸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派系跟分支,如精神分析學派、行為學派、人文
主義、社會心理學、犯罪心理學、人類心理學、人格心理學、以及宗
教心理學。


  宗教心理學的相關著作,最早是在二十世紀初由被後人尊稱為美
國心理學之父的威廉‧詹姆士(註一)所寫的《宗教經驗之種種》
(註二),此書一開頭便以神經學的角度來反駁西方唯物論對宗教的
批判,這邊列舉一小段書中的內容來說明唯物論對宗教的看法:「我
們所有的狂喜與乾枯,我們的恐懼與悸懼,我們的疑問與信仰,無論
他們是宗教或是非宗教的,都同樣源自於生理作用。」(註三)從這
段文字當中可以看出,在講求科學實證的現代文明人眼中,宗教經驗
所帶來狂熱與喜悅只不過是一種生理反應,甚至是一種病態的行為,
或許並非大多數的人都對宗教有這種歧視的眼光,但不可否認的,確
實有許多人不相信神靈的存在,對宗教抱持懷疑的態度。


  威廉‧詹姆士對於唯物論的這個觀點加以駁斥,雖然所用的文字
內容較為艱深不易理解,但是在安德魯.紐柏格(註四)與尤金達.
基理(註五)所著的《超覺玄秘體驗》(註六)一書中再次的陳述了
這個論點,這裡節錄一段明確的文字說明:「從神經學的觀點來看,
上帝並非經由認知、演繹的過程所產生的結果。相反的,它是人類心
靈在發生玄秘的精神邂逅時,被人類意識親自『發現的』。」(註七)
,也就是說,上帝並非精神病患以及內分泌異常的人所發明的,而是
我們在宗教體驗當中,『意識到』上帝的存在,最好的證明就是有此
一體驗的人並非單只有少數人察覺了『祂』的存在,不論是天主教、
基督教、伊斯蘭教、猶太教,甚至是中國的佛教、道教,各個教派的
信徒往往都有類似的體驗,只是大家所賦予的名詞以及解釋不同罷了。


  回歸正題,宗教心理學究竟是在研究什麼?
(What is Psychology of Religion research for?)綜合目前我的
所學所知,宗教心理學所研究的內容可分為六大項:宗教的本質、宗
教情感、宗教經驗、宗教觀、宗教行為、以及宗教心理治療。在目前
的課程裡,我們透佛洛伊德(註八)的精神分析學派以及馬斯洛
(註九)的需求階層來分析宗教的本質及觀點,雖然我並不了解其他
學校是怎麼上這一門課的,不過在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裡,我們將課程
內容與生活結合,每當感到疑惑的時候,便從生活中的經驗尋找能夠
加以對照的片段,並在課堂上舉出來與老師跟同學間相互討論。


  談到宗教的本質,便不能不提威廉‧詹姆士對『宗教』一詞的定
義,此處節錄一段《宗教學是什麼》(註十)一書中的片段:「“宗教”
一詞並不意味著任何單一的要素或本質,而毋寧說是一個集合名稱
(a collective name)。」(註十一)這段話在說明我們研究宗教的
過程裡,很可能會發現宗教並沒有唯一的本質,而是同時並存著多種特
徵,他們對於宗教信仰而言同等重要,缺一不可,如儀式、文獻、人
物等等。


  再來提到詹姆士在宗教經驗探討上對於宗教的分類,他將宗教劃分
為“個人宗教”(Personal Religion)以及“制度宗教”
(Institutional Religion),制度宗教所注重的是神性,主要表現為
崇拜、獻祭、神學、儀式、教會等,個人宗教所注重的則是人,特別是
人與神之間的關係,「從內心到內心,從靈魂到靈魂」。(註十二)詹
姆士本人相當重視個人宗教這個環節,因為這便是一切宗教的根本起源
,所有宗教的創始者,無一不是在個人與神靈的相互交流中得到啟示的
,佛教的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冥想悟道、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在山洞中
受天使加百列的啟發編撰可蘭經、摩西在山之巔獲得十戒、耶穌在荒野
之中克服魔鬼的試練等等,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了這些人,便沒有了當
今的眾多宗教。


  最後詹姆士提到:「宗教經驗的本質,也就是我們最後必須用以判
斷形形色色的宗教經驗的那種東西,必定是我們在其他經驗裡找不到的
那種要素或特性。當然,這樣一種特性的顯而易見之處,就是那些最偏
激、最誇張、最強烈的宗教經驗。」(註十三)這一段文字清楚的告訴
我們,在研究宗教心理學時,真正的關鍵之處就是在於那些不受傳統心
理學所重視,充滿強烈情感,毫無理性跟邏輯可言的宗教經驗。


  不論是那一類的宗教經驗,他們往往都有幾個共通點:難以言說、
內容以形容詞為主、敘述中往往會出現神聖,崇高,殊勝等用詞、以及
孩童在宗教的體驗上通常都較為敏感。我自己曾經在寒假期間與耶穌基
督後期聖徒教會(註十四)的傳教士接觸過,他們相當重視每日的禱告
,禱告是他們藉以與上帝對話的工具,就如同熱線一般,隨時可以與天
父對話,他們認為上帝愛世界上所有的人,每個人也都能夠藉著誠心誠
意的禱告來跟上帝說話,而上帝也一定都會聽到我們的聲音,只是我們
並非每個人都能夠聽到祂的聲音。關於禱告時的感受,聖靈體驗和天父
的關愛是較常出現的形容詞,他們打從心底相信天父愛著他們,於是他
們也愛別人,愛這個世界,並努力的奮鬥下去。


  所有的宗教體驗,在本質上不會與上述內容有太大的差距,我們可
以從中發現,當今世上許多的慈善團體和救助機構,都是由這群對人生
充滿希望的宗教信徒們所發起的,或許他們並沒有驚人的學歷、可觀的
收入、高高在上的權威,但是他們的所作所為,替這個世界帶來了多少
的溫暖?或許有人覺得他們的思想愚昧迷信,但是有多少人受到他們的
救助而賴以生存?心理學這門學科著重於分析人類的動機與行為,藉著
宗教心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,我試著將宗教人士的“觀念→動機→行動”
做了一番分析,所得到的結果驗證了「宗教的目的都是勸人向善」的這
句話,並藉此機會調整自己對宗教人士的看法與認知。以上便是我對宗
教心理學的認識以及學習心得。



註一:詹姆士(William James)美國著名心理學家、哲學家及實用主義
的主要創始人之一
註二:《宗教經驗之種種》(The Varieties of Religions Experience)
,威廉‧詹姆士著,立緒文化
註三:《宗教經驗之種種》,頁13
註四:安德魯‧紐柏格(Andrew Newberg M.D.)賓州大學宗教研究系講
師和核子醫學分部放射線學系助理教授
註五:尤金‧達基理(Eugene d’Aquili M.D., Ph.D.)賓州大學精神醫
學系臨床助理教授
註六:《超覺玄秘體驗》(Why God won’t go away : brain science and the biology of belief)
,安德魯.紐柏格,尤金達.基理/著,時報出版社
註七:《超覺玄秘體驗》,頁165
註八: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),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
註九:馬斯洛(Abraham Maslow),人本心理學之父
註十:宗教學是什麼(What is Religious Studied?),張智剛著,揚智文化
註十一:《宗教學是什麼》,頁66
註十二:《宗教學是什麼》,頁67
註十三:《宗教學是什麼》,頁68
註十四: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就是指我們俗稱的摩門教,也叫做長老教
會,他們主要是由當初歐洲移民至美國發展的清教徒所組成,在後來的發
展裡面,因為他們讀誦摩門經,故被稱之為摩門教,不過此一用詞信徒通
常不會接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ingfoolish 的頭像
    kingfoolish

    廚餘回收桶

    kingfoo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