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社會 : 好人卡的社會學

海洋大學環漁系研究所碩士班一年級 ●●●

  好人卡,身為網路次文化的新興事物,它所代表的涵義恐怕不是只有「表白被拒」這
樣單純;我在網路上所找到關於好人卡的論述,從來沒有比較傾向「本土社會科學」的討
論,多半只有淺性的介紹、心情的寫照和如何擺脫的方法。但,感情問題從來不是只有兩
個人之間,或三個人之間的事,愛情既然作為人際互動的模式之一,它的後續影響必然會
對社會造成可大可小的連動關係。好人卡究竟代表現代社會中什麼樣的現象,即使社會學
者不會主動討論,身為業餘社會觀察者的我也覺得有必要探索它的背景意義。

  什麼是好人卡?就以時下最通俗的解釋,就是「有心想要愛異性朋友,但是最後遭到
拒絕的人」,他們收到來自對方的分手訊息,多半以「你這個人很熱心,但我無法與你成
一對」作為代表。卡片來自戰鬥遊戲卡的靈感,就結合成這麼一件具有象徵意義的圖騰符
號。但不管如何,好人卡透過網路信息高度流通的特性,以及七年級高達9成的網路流通
率,它幾乎成為一個世代在感情受到頓挫時使用的語言。

  「好人」為什麼會出現,而成為這個時代中次文化的代表?首先得試圖了解這個寂寞
文化的背後歷史。雖然說歷史上從未缺乏「郎有情妹無意」的案例,但早期的社會不但欠缺
自由戀愛的社會條件,連兩性地位也被強制由男性主導,所以要想說有所謂的「好人」,
在大男人色彩下的時代幾乎不存在。好人卡主要形成的背景其實和近現代男女地位逐漸平
均有相當大的關係,當男生對女生,或女生對男生願意花時間心血與物質付出時,對方卻
因為心理因素無法和付出者對合,性別自主意識的產生使受方產生拒絕的言行,付出方在
文化背景與道德約束下「雖然遺憾,但我尊重你的決定」,相對來說,這些付出就成了「
好」的外在意象,相較於這個一切主張功利的社會而言,它算是至少在外表上乍看較有風
度,也比較落寞的一群人,想必也是現代工商業社會形成後現實與理想交衝的結果吧。

  但,好人不會天生就是好人,所謂「時勢造英雄」,這群人本來也不想空手而回,那
麼就必須要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,再挪到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討論。「好人」通常都會有一
些特性,大部分比較篤實,重視目標與實際,對於感覺性的事物比較疏於注意,對本業比
較認真執著,一般來說都會堅持陳義較高的「道義」理論,也容易因為這些信念壓抑自己
真實的需要。但不管如何,進取心強,理想性高,一如日韓重視紀律的軍人式堅持,發生
在華人身上也一樣,雖然比較有高機率為自己的事業或理想開創新局,但他們面對截然不
同的異性思考時,這些適合在職場或學業打拚的戰士,單刀直入,敢衝敢撞的義勇軍形象
反而成了兩性溝通的障礙。也許他會為了心中摯愛的她,接送上下課、噓寒問暖、度過每
個生日或情人節的夜晚、她笑,他會高興得差點要唱軍歌來慶祝自己的幸福、她哭,他只
差還沒幫她拭去淚水的時候自己就要先輕彈男兒之淚。但最後得談的現實是:這群最體貼
的人,還是沒有牢牢抓住她的芳心。這些職場與學業上驍勇善戰的武士們,最後仍然得回
到剽悍冷酷的迷彩城堡,留著一顆失落的心重拾武裝,繼續作戰。

  那麼追求異性的動力,就不會如此單純只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了。臺灣的社會邁入高度
工商業化之後,每個成年人,甚至是高校生(高中與大學生的泛稱),都明顯見識到鋪天蓋
地,不亞於625韓戰或823砲戰的競爭壓力。大多數的人雖然承認家庭是人生的避風港,但
這個避風港卻是使船隻相互碰撞的窄小空間,同個屋簷下,除了家事、工作、課業以外,
不同世代的人沒有交集,最容易產生衝突;同性之間的同質性太高,認知缺乏變異,青春
期生理的特質加上對異性思考的互補性,以及相互慰藉時釋放壓力的感覺,都是驅使青年
男女試圖互相接觸的原因。只是互相接觸之前,各自都有其交友圈,兩人的感情接觸不只
是兩個人,而是兩個團體即將因為這兩人的接觸而產生交集,甚至可能相互介入。也許「
好人卡」之後,只要被發卡的一方有風度,故事就算圓滿結束,只是,社會從不容許我們
擁有童話故事般的單純。

  如果說好人就這樣坦蕩地收下這張好人卡,我必須強調一個評語:「唬爛!」好人板
的成立,說沒有怨懟那是不可能的;人的失落感被君子風度壓抑,與其說外表豁達,不如
說是社會在鑄造壓力鍋之後,還要為這個鍋釜刻上偽善的銘文;雖然表白失敗的人不代表
它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君子,但落寞與壓抑導致的憤怒卻不容許我們視而不見。任何事物
都會有反動,對好人卡的反動就是騷擾與死纏爛打,或是趨近自閉的冷漠與叛逆,這些在
感情失去寄託的人,在壓力下也有可能失去他們的理智;他們不相信一段發展得好好的愛
情就戛然中止,一定會想知道為什麼,追根究底的猛勁就會像蒙古騎兵一樣挾帶悲情與憤
怒,威脅著他人的生活安寧。而另群死心的人,從此就徹底關閉所有與異性商量討論的大
門,鼓吹「自閉光榮論」,雖然後者傷害他人的機率低,但他們對於社會的互動與發展,
將會成為逐步擴散的冷性陰影。

  網路好人卡次文化的誕生,絕對和現代的社會變遷有很大的關連;它反映一個需要兩
性交流與對話,卻又得保持距離的矛盾時代特性;它象徵舊價值被推翻後,新價值無以立
根的困境亟待克服;它雖然為一群處於寂寞與壓力的單身族群發聲,卻仍然得在主流愛情
文化的陰影下爭取平等對話的地位;它固然相對來說不是最悲慘的一群人,但卻成為相對
遭到壓抑的族群;它代表一個有感情卻無法被傳達的孤單,甚是可以被視為隱藏在風度翩
翩之後,即將鼓譟雷鳴的暴風雨!當我們談了太久的雙人戀情,忽略了這些單人戀曲的內
容時,誰又能保證這種不平之鳴遲早有一天,會成為另一種社會變數?看來自詡民主自由
的臺灣,確實也應該要對這幾張充滿藍色憂鬱的好人卡,有個正面回應與研究才是了。

http://uforum.enjoy-style.net/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ingfoolish 的頭像
    kingfoolish

    廚餘回收桶

    kingfool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